本文目录
自闭桃园称太古
杨昌济先生自题。
桃园,即桃林,据传是周武王当年放牛的地方。太古,也可写作大古,即远古,至少是尧舜以前,意即自我封闭,不慕名利,犹如置身洪荒远古。上联说趣,下联说志,可借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里杨的自述来解释:“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良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立自强的天空。”
1918年,杨先生在北大教哲学,写信给湖南的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人,让他们去参加蔡元培等人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往海外输送了几十名学员。这些人后来的成就和影响自不待言。为人师者有如此抱负,且言下无虚,真是旷代奇人。
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的岳父。
杨开慧是谁的后代
1.杨开慧的父亲是杨昌济。
2.杨昌济,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3.杨昌济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4.杨昌济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而来,又接收了西方泡尔生等教育家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勉、存诚、立功、勇敢、坚忍、贵我通今”等10方面内容;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髦的留学之风;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此乃“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中国现代有名的伦理学家有哪些
杨昌济 伦理学家,教育家。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名怀中,字华生,1871年4月21日出生。杨昌济两次乡试不中,后在家设馆授徒,常与密友杨守仁讨论国事,认为“非改革不足以图存”。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不顾山长阻挠,毅然加入进步团体南学会,努力宣传新学、新政,赞同谭嗣同的“以民为主”的政治思想。戊戌政变失败后,避居家乡,研究经世之学。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做人,都具有坚忍精神,他说:“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二字颇为着力,常欲以久制胜。”他的这种精神,学子们称为“达化斋法门”而竞相仿效。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宣统元年(1909)留学英国,专攻哲学、伦理学。1913年后任教湖南省立高等师范学校、第四师范、第一师范、商专、一中等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杨昌济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欲栽大木拄长天”。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归葬长沙县板仓。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著作有《达化斋日记》及《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文,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书。曾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并联系国内实际,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
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一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 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名闻天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实现了导师的“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
肖雪慧,女,1982年春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后在西南民族学院任教。学术上从事以伦理学为主研方向的广泛的人文学研究。著述除学术性的以外,另有大量杂文、随笔、政论文,以伸张人道、民主、理性、人权
姓 名∶何怀宏
出 生 日 期∶1954年12月11日
出 生 地 点∶江西省清江县(现为樟树市)
学 位∶哲学博士
现 在 任 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
指导研究生资格:博士生导师
1989--199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1993--1994: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1995--1998: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1998.5--: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哲学博士,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樟树市,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何怀宏所译多为欧美伦理学、政治学经典、译文信实流畅,不仅对国内伦理学界,也对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万俊人 男,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周辅成先生,1986年获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执教。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入选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获“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博士点负责人。1999年4月受聘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负责筹建哲学系, 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工程”,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哲学组专家成员,国家学位办同等学力申报硕士学位综合考试专家命题委员会哲学组成员兼组长,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和该校哲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岳阳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中国学术》、《开放时代》等杂志学术编委等。 业余爱好:与友人谈(Coffee Hour),读书和写作,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二胡,观赏足球、美国NBA篮球和围棋。
你们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老师是谁英语
伟大人物的老师有:
1、杨昌济:
杨昌济是毛泽东的老师,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
2、高亦吾:
高亦吾是周恩来的老师,1909年末,高亦吾辗转来到东北奉天,在族兄的帮助下,被聘为正在筹建中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历史教员。转年秋天,年仅12岁的周恩来,由当时任铁岭税捐局主任的三伯父周贻谦从家乡淮安带到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书,后转入东关模范学校。
3、文正莹:
文正莹是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从两岁多至八岁都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外祖母家务繁忙,就让他的表哥文运昌、文南松带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不哭不闹,有时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背书,就这样接受了数年的“学前教育”。
文正莹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读书识字外,还抽空教他一些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绅的《悯农》等。毛泽东领会得很快。舅父还手把手地教毛泽东写字,不久毛泽东居然能写得一手颇为像样的毛笔字,文正莹高兴得到处向乡亲们夸耀。
4、毛宇居:
1906年秋,毛泽东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他仍然是那样聪颖好学,深得老师喜爱。但他仍是那样顽皮淘气,使老师深感头痛。一次毛宇居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
后来毛宇居对毛泽东因材施教。针对毛泽东基础好、领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让他学;鉴于毛泽东求知欲强,他就将自己的一些藏书借给他看,扩大他的视野。
5、章太炎:
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
光绪三十二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宣统三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以上就是关于杨昌济被称为,【历史】杨开慧的父亲是谁的全部内容,以及杨昌济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