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如下:
1、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2、丑时—1点钟至3点钟。
3、寅时—3点钟至5点钟。
4、卯辰—5点钟至7点钟。
5、辰时—7点钟至9点钟。
6、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7、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8、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
9、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10、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11、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12、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历史沿革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才基本定型定名。
以上内容参考:
心经对应的时间是什么时辰
12时辰对应时间具体如下:
1、子(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丑(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
3、寅(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4、卯(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
5、辰(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6、巳(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7、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
8、未(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
9、申(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
10、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
11、戌(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
12、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时间分别是: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个时辰以地支为名称,相传是根据12生肖中的动物的日常作息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纪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是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时辰的由来:
时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计时方式,也称为“时柱”。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规律为基础,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2个小时。时辰的起点是子时,也就是每天的夜晚11点至凌晨1点。
中国古代的时辰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地球的自转周期,通过观测天象和计算,划分了一天的时间为12个时辰。时辰的划分方式也受到了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不仅仅是一种计时方式,同时也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占卜、医学、农业、政治等各个领域。
以上就是关于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的全部内容,以及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