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国,每天的日升月落中都弥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犹如春日中盛开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
保安族,为什么叫保安族呢?根据文献记载,明朝洪武四年(1400年),在今天的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上曾建立过保安堡。而“保安”这个词就是由这个地名演变而来的族名。在明末清初时期,保安族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加。当时保安城内居住着许多“番回”家族,城外有四个屯,还有一些散居的家庭,土干户统治着这片土地。然而在雍正七年(1729年),土千户王喇夫违抗清朝政权,川陕总督岳钟琪派兵进剿,解散了原先募集的“番兵”,设立了“把总”,并将其划归西宁镇统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保安族又被划归循化营,归兰州府管辖。同治年间,保安族因遭受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主的压迫,被迫东迁。他们先是在循化县居住了数年,然后又迁徙到了现在甘肃省积石山下的大墩、甘梅、高李等村庄定居下来,这些村庄至今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他们一直处在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之下。1930年起,国民党政府实行保甲制度,将该地划为“两保”。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和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的地方。他们使用的语言是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也通晓汉语,使用汉文。保安族的聚居地主要位于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等地。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保安族人口约为20,074人。
保安族源自遥远的青藏高原,他们经历了长途跋涉,最终定居在现在的聚居地。然而,现代社会的工作和婚姻迁徙导致他们在许多省份都有分布。保安族的主要职业是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他们种植小麦、大麦、荞麦、胡麦、洋芋、豆类等农作物。手工业方面,制刀是保安族的主要特长。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腰刀(又称为保安刀)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现在能够生产出30多种样式。保安刀以其美观的外观、精湛的工艺和锋利的刃口而闻名,被广泛赞誉。其中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柄常采用黄铜或红铜、牛角、牛骨等材料制作,刻有各种美丽的图案,被称为"十样锦"。此外,保安族的妇女也擅长剪纸艺术,他们会在家庭木制用具和器皿上刻上独特别致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保安族妇女剪纸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保安族的自愿,他们正式定名为保安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保安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民间流传的故事、诗歌、谚语等内容多以叙述民族历史传说和纯朴爱情为主题。
保安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承载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共同学习、传承和弘扬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