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和大暑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小暑是指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6日或7日,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05°。而大暑则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预示着酷热的盛夏。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20°。这两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炎热的高峰时期。
一、小暑和大暑的含义
1.小暑(7月7日或8日)
小暑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标志着小暑的到来。小暑一词中的“暑”表示炎热,但小暑相对于大暑来说,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人认为小暑是天气开始变热,但还未达到最热的阶段。
2.大暑(7月23日或24日)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大暑开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很多地区的气温常常达到40摄氏度以上。在这个酷热的季节,防暑降温的工作尤为重要。
二、小暑和大暑的区别 小暑和大暑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和高峰。
1.小暑特点:
小暑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在小暑之后,南方地区需注意抗旱,北方地区则需注意防涝。全国各地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田间管理工作需加强。小暑的标志是出现梅雨的结束和伏旱的开始。
2.大暑特点:
大暑是夏季的高温阶段,也是中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方气温超过35摄氏度,被称为“三大火炉”。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苏、浙、赣等处于炎热少雨的季节,雨水宝贵。而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频繁,但雨水却丰沛,雷暴现象也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小暑和大暑都代表着炎热的天气,人们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多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尽管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小暑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而大暑则意味着高温的高峰。了解这两个节气的特点和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夏季的气候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暑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