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在公历的8月7日至9日之间。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时,标志着立秋的开始。它是秋季的起点,从立秋到立冬结束,这个时间段的确定是根据天体运行的结果而来的。
“立秋”一词中的“立”表示开始,而“秋”指的是庄稼成熟的时期。因此,立秋表示炎热的夏天逐渐过去,秋天的来临。这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
古代文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而且也意味着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即将到来。在我国中部地区,早稻在立秋时收割,晚稻开始移栽,而大秋作物也进入了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
对古人来说,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备受重视。据记载,宋代时,立秋这一天,宫内要将养在盆里的梧桐树移入殿内。待到正式的“立秋”时辰,太史官会高声宣布:“秋来了。”然后梧桐树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象征报告秋天的到来。
立秋与秋天的区别
虽然“立秋”标志着一个新的季节开始,但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立即到来。根据气候季节的划分标准,“秋天”的到来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是否低于22℃来决定。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存在差异。因此,在大部分地区,立秋后的天气仍然没有进入秋季,特别是每年的末伏天还会出现在立秋之后的第3天。
尤其是中国南方,在立秋这个节气内仍然是夏季的酷热时期。虽然台风和雨季逐渐过去,但气温更加炎热。因此,中国医学将立秋到秋分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长夏”。
立秋代表季节变迁与秋天的临近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酷热的夏天马上过去。季节的变化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立秋的含义是根据天象变化划分季节的结果,而现代划分季节则主要依据气温的变化。立秋的特点是降雨、风暴和湿度等的转折点,标志着季节的转变。它代表了阴阳之气的转变,万物开始从茂盛生长向成熟凋零过渡。然而,真正的凉爽秋天通常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立秋是季节的交替,是暑热与凉爽交替的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