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也被称作耳顺之年,指的是能够倾听不同意见并理解所听到的话语,也可理解为能够从言语中判断真伪。如今,“耳顺”或“耳顺之年”用来指代一个人达到六十岁的年龄,即成为六十岁的代称。六十岁也可以被称作“花甲”、“杖乡”(退休年龄)。
一、成语的来源
“耳顺之年”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简而言之,孔子说,他在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问题不会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所听到的话语);到了七十岁能够顺从内心的愿望,而不超越社会认可的规范。
二、相关解释
郑玄解释说:“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意思是指能够从人的言辞中领会到言外之意和深意。这是郑玄的注解,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南北朝时期的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引用了李充的观点:“耳顺者,听先王之法言,则知先王之德行,从帝之则,莫逆于心。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他的解释与郑玄的相似。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闻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则知言之学,可知人也。”这三种解释的意义基本相同。俗话说,“听人听声,锣鼓听音”,能够洞悉言语之间的深意,并不需要等到六十岁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聪明的人往往能够做到。
当一个人到了“耳顺之年”,往往会变得淡泊平和。虽然他们的言语会减少,但内心却变得越来越明亮。不要被那些过着悠闲生活、带着孙子的“耳顺”老人所迷惑,他们在年轻时可能也是非常有声望的人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