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故事全集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译为:现在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们定的规矩,比如患病了不看医生,宁愿消灭自己的身体但是还不觉悟。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讳疾忌医出自史记的哪一章
“讳疾忌医”源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扁鹊也无可奈何,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反映了:做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
不知你觉得好吗?
讳疾忌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哲学道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要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典故,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
讳疾忌医读音
讳疾忌医/拼音
[huì jí jì yī]
[释义]也说护疾忌医。
讳疾忌医沽名钓誉什么意思
讳疾忌医就是忌讳别人讲自己有病,有病又不愿意看医生。沽名钓誉就是干任何事情都把名誉和利益放在首位。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各是什么意思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语出唐朝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讳疾忌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事迹
讳疾忌医你们的人物:扁鹊、蔡桓公
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说明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真知灼见,莫听啧声烦言,除病与知政都是同一个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