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郭永怀的生平事迹
放弃国外优厚的贷遇,异然回国,为国家效为。最后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故居对外开放
“华夏脊梁民族魂,一心无悔献微身。”这只是许许多多赞颂两弹元勋功绩的诗句中的一句。可以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的综合实力。它的成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记得,但你是否还记得它的那段历史?无论记得与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段关于“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历史。一段已被世人淡忘的历史。
1968年12月5日早6时许,一架伊尔14小型飞机在首都西郊机场降落时因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伴着一声巨响,巨大的火球和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们随即赶到,当时的情况已非常严重。经过搜救发现,失事飞机上共有十四个人,仅有一名重伤者还有意识,其余十三人都被烧焦,尸体支离破碎。有些令人不解的是,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具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由于尸体碳化严重,人们不得不掰断已经形如焦炭的四肢,当尸体被分开后,在场的人像被点了穴似的都呆在那说不出话来,几十秒过后,一声接一声的难以抑制的哭声在现场久久不能停歇。两具尸体被分开后,大家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两具烧焦的尸体生前又是谁?
1.年少有为 远赴重洋
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人们辨别这两具尸体时也只能通过排除法和他们用身体保护的那样东西,认出其中一人就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滕家镇郭家村,虽是农民之家但好在家境殷实。郭永怀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教育,他也没有辜负这一条件,17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青岛大学附中的公费生,之后又顺利考上南开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到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拜入饶毓泰教授门下。从小就立志求学以报国的他,决定在物理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1938年,郭永怀在“留英学生招生考试”中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的相同分数并列第一,三人同时被录取。由于二战的影响,直到1940年郭永怀才就学于英联邦国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应用数学系,不过他仅用了半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让当时的数学系主任赞叹不已。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天之父”流体力学大师玛·卡门,进行流体力学方向研究。在这他遇到了对他之后影响深远的大师兄钱学森,他们也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家国情怀结下深厚的友谊。
2.功成名就 毅然回国
1945年-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的这十年期间,郭永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康奈尔航空学院的三大柱石之一,在美国科学界名气颇大。因为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有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郭永怀回答:“不。”由此,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而且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即使这样,对于这位游子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祖国。但像他,像钱学森这样的尖端科技人才,美国必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1955年,钱学森终于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迫不及待地写信给还在大洋彼岸的郭永怀,“师弟!我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已经给你留好位置了,期待你的归来!。”对于钱学森的召唤,他心潮澎湃。归心似箭,在又一次的遭到美国当局无理的阻挠后,郭永怀被激怒,他将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烧毁,多年心血被毁,妻子李佩曾惋惜不已。郭永怀却说:“没关系,真正的知识都在我的脑子里,他们拿不走。”
终于在1956年秋,美国也再无理由阻拦。郭永怀一家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
3.两弹一星 砥砺奋进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基础工业和基础学科都很薄弱,一切都要重头开始。不过,很幸运的是,1956-1966年,被认为是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大师哥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小师弟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使力学研究所很快成长起来。
1959年6月,苏联突然单方面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并撤走所有技术和专家。之后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就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足足谈了三个小时。之后,郭永怀便加入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组,成为原子弹力学保障工作的负责人。
1963年,到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期,郭永怀随队来到了祖国西部的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那里气候非常恶劣,加上缺氧和物资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因营养不良出现浮肿。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消息一出,全国上下欢腾一片。郭永怀却没有过分的欣喜,高兴过后,锁定下一科研目标: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
4.飞机失事 总理恸哭
1968年12月4日,已在青海核弹研制基地奋战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发现了关于热核武器研究的重要突破,于是便想赶着返回北京,报告试验数据。当时天色已晚,有同事劝道:“晚上不安全,不如明早再走?”郭永怀笑笑说:“晚上好呀,睡一觉就到了。”当时青海没有机场,郭永怀赶到兰州坐上飞机,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5日凌晨6时许,飞机在降落时发动机突发故障,在北京西郊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坠毁。在飞机坠毁前,郭永怀与警卫兵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这样的举动,仅仅是因为害怕吗?回到第二段,在人们将两具烧焦的尸体分开后,人们都呆住了。在他们之间竟然夹着一个公文包,在两个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虽有被烧到但依然完整,打开皮包,里面装的就是郭永怀刚刚得出的热核武器导弹试验数据!
此时的郭永怀刚满59岁。当他出事的消息传到中南海,传进中科院,周总理不禁失声痛哭,大师兄钱学森也悲痛欲绝。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在这份被郭永怀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的帮助下,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也就在当天,党中央授予郭永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称号。是“两弹一星”23位元勋中唯一的烈士。1999年,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的小故事
郭永怀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李佩先生是我最钦佩的一位女学者,他们相随相伴了二十载。
• 相识绮色佳 郭永怀先生拿到博士学位后,应师兄西尔斯(W.R.Sears)之邀,来到位于风景如画的小镇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成为该校航空研究生院的五位奠基人之一。当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由于一直潜心钻研学问,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
正在此时,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绮色佳,到康奈尔大学社会及发展学院就读。李佩出生于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学问颇佳,端庄贤淑。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青的华裔学者做航空方面的报告,很好奇,就跑去听了,从此与郭永怀相识。
• 相知在校园 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他们逐渐越走越近,互相到住地拜访。郭永怀经常谈的是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好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心开始靠近。
• 情定秋色中 在秋天里,他们收获了爱情,一起在小镇里构筑了爱巢,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每月的薪酬绰绰有余,足可维持小康生活。郭永怀继续埋头于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如后人称为“PLK方法”的传世之作)就在那时问世。李佩治家井井有条,家里的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晚饭后,喝着咖啡,一起听着留声机传出的天籁之音;偶尔到近处走走。时不时地还有好友(如钱学森等)来访。过了两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郭芹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
• 相携回故园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郭永怀在出国之时就怀有学成回归报效祖国的凌云志,对此,李佩完全理解。钱学森前来造访时,两对夫妇满怀热情地谈论:怎样尽快回国施展宏图。钱学森遭软禁的消息没有使郭永怀-李佩夫妇退缩,他们加紧了回国的准备。
1955年,经过艰苦斗争,钱学森一家四口终于冲破藩篱回国。行前,钱和郭悄悄约定,相期早日重逢在北京。郭永怀随后提出了归国申请,当局的种种刁难,朋友的盛情挽留,都挡不住归心似箭的他们。在不久后的朋友们组织的烧烤聚会上,郭永怀拿出了他多年研究的文稿付之一炬,使得朋友们大吃一惊,纷纷表示惋惜,连李佩也感到一时难以理解。只见郭永怀淡定地说:“不要紧,这些文稿的内容早就装进我的脑海里了,谁也夺不走!”
这时,先期回国钱学森的飞鸿到达,钱对郭说:“快来,快来!”彷佛是弟弟在向哥哥(钱比郭小两岁)招手,快快回家!还告诉他带点什么回家,最要紧的是:带书来,带人来!。
1956年9月30日,祖国的国庆节前夕郭永怀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远洋轮船。但是,临起锚时,上来了几个FBI的人,要同行的张文裕教授开箱检查,为此耽误了启航。李佩先生后来说:“这时我才领悟到,郭永怀先前的焚稿之举何等有远见!”(郭永怀的行囊里只有一堆“不违禁”的衣物、书籍和唱片)10月,郭永怀与同行的一批学者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时离开郭永怀负笈西渡正好十六年!接待人员递给郭永怀一封钱学森的信,信中竭诚欢迎好友夫妇回归,并已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郭永怀准备大干一番了!
• 相伴中关村 郭永怀夫妇很快住进了中关村的宿舍。报到之后,郭永怀马上受命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成为钱学森的左臂右膀;不久,他又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李佩先生学的社会学当时派不上用场,但她不愿过相夫教女的平淡生活,她就任中科院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开始为中关村的发展操劳。
郭永怀马不停蹄地参加制订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接着与钱学森等人一起,泛舟昆明湖,确定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由于钱学森已担任国防研究的领导,另一位副所长钱伟长在“反右”运动后遭贬,郭永怀实际上担负了中科院力学所的主要领导责任,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细致到新建图书馆的灯光设计)。1958年开始,郭永怀在钱学森随极力推荐下,介入两弹一星研制,就任九院副院长,益发繁忙起来。他开始了每周六天半上班制。
我到北京就读后,我们研究生和助手常到郭先生家里走走。每次去,郭先生会从书房里出来,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谈了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后就退回书房做功课了,接下来就是师母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聊天,但话题很少离开力学所和科学院。
到了北京之后多年,郭先生一家甚至没有到不远的颐和园一游。翻遍郭先生的影集,找不到他们一家在公园里的合影!而李佩先生对此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撑着这个科学家之家。郭先生是个重情义的人,当年他的三位哥哥,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他知恩图报,回国后每月给他们邮寄80元生活费,李先生总会按时邮寄,从不让郭先生操心。
当时,我们几个学生都很年青,看到郭先生家那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从心底里感到羡慕。李先生就是一位成功男士后面的女人,而她自己也是一位成功女士。我们去后不久,她开始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任职,成为一位著名的外语教授。
• 情殇寒冬夜 1960年代,郭先生频繁出差,往返于大西北于北京之间。李先生明白他在从事研制尖端武器的伟大事业,除了暗暗关切、默默支持以外,从不明里过问。
1968年12月5日,原知道郭先生要从青海核弹研究基地返京,却迟迟没回家。经过漫长的翘首以待,等来的竟是惊天噩耗!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懵了,但挺住了没哭。后来,郭先生的专职司机说,他没见李先生掉过一滴眼泪。其实,李先生掉泪的时候他没看见。后来有人告诉我,李先生痛心疾首地哭过,而且在那些日子里,她曾接连多日彻夜难眠!相伴二十载的爱人撒手西去,而且还正当英年,他还能为祖国做多少贡献!她能不流泪吗?
然而,李佩先生极其坚强,她从不在外人面前露出丧夫之痛。她把对郭先生的怀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我们做学生的看得出来。她尽可能把家里的布置保持原样。那架从美国带回来的钢琴还在原来的地方,他们夫妇和我们一群年青人,曾在一起听小郭芹在这架钢琴上弹奏美妙的乐曲……。
李先生用百倍的努力投入工作,在她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期间,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至今,她年逾九旬,仍在教老年人学英语,为中关村老年协会义务组织系列知识讲座。她心中明白,这是纪念郭永怀先生的最佳方式!
令人难以忘怀的郭永怀先生!令人百倍崇敬的李佩先生!
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故事
1、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2、岳飞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3、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4、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让我们敬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张铁路全线贯通了。詹天佑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不仅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
5、郭永怀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批中国科学家突然“神秘消失”,时隔多年,人们才知道他们是隐姓埋名投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制。郭永怀就是其中一位。
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基地,海拔30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50多岁的郭永怀经常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
在此期间,郭永怀同时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由于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和家人聚少离多,郭永怀年幼的女儿过生日时向他要礼物,他只好满怀歉意地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以后天上会多一颗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带着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一份绝密资料,匆匆乘飞机从青海基地赶往北京,飞机不幸坠毁。找到遗体时,在场的人失声痛哭:郭永怀与警卫员小牟紧紧地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那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俩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郭永怀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郭永怀是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以上就是关于郭永怀事迹,郭永怀的生平事迹的全部内容,以及郭永怀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