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让后代取名字以五行为偏旁
这个问题,本人专门写个一篇文章进行解读,拿过来给大家分享吧:
朱元璋乃是农民起义,最终走向帝王之位。相比于出身显赫的其他帝王,他的本名简单又好记——朱重八,而且不仅是他,他的父亲(朱五四)、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太祖(朱百六)以及哥哥(大哥朱重五、二哥朱重六、三个朱重七)都是如此,如果一直生活在乡下,这些名字自然没啥问题,可是随着朱元璋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些名字就有点拉低档次了,毕竟别的帝王取名都是寓意深刻,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到他这只是一堆数字。
事实上,在朱元璋称帝以前,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名字给他带来的烦恼。于是在他还是郭子兴的手下之时,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兴宗,寓意光宗耀祖;后来,他被拥立为吴王,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元璋,一种解释是诛杀元朝的玉器。他的名字虽然解决了,但是刚刚提到的一堆亲人的名字还没有解决,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将父亲改名朱世珍,大哥改名朱兴隆,二哥改名朱兴盛,三哥改名朱兴祖。后代改前人的名字,他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人,仅仅解决先人的名字问题肯定远远不够的,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也为子孙后代设定了起名规则。首先,他规定所有儿子的名字都要以“木”为偏胖,寓意可以像树木一样开枝散叶。然后再为每一个儿子规定20个字的辈分表,且名字的第三个字必须与父辈的符合五行相生的顺序。
乍一听很拗口,其实非常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皇太子朱标一脉,朱元璋给他们设定了规则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所以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第二字是规定死的,第三个字是“火”字偏旁,在五行中,满足木生火的条件。由于朱标在靖难之役中失踪,所以后面也就没有人再往下用了。
再比如说,朱棣一脉的规则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所以朱棣儿子都是“朱高×”,而且都是火字旁,朱棣的孙子则都是“朱瞻×”,而由于在五行中,火生土,所以他的孙子辈都是土字旁,比如说“基”。再往下类推,就是“朱祁×”,而且第三个字都是金字旁,比如说“镇”“钰”,一直到明朝灭亡,崇祯皇帝本命叫朱由检,仍然严格执行这一规律,而朱元璋设定了规则才用了一半,明朝就灭亡了。
那么,简单一个名字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的设计呢?首先来说,严格规范取名原则,对后世高效管理宗人也很方便,只要见到名字就能很快区分这个人是哪一脉、哪一辈的人,防止出现混淆的情况。这种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被使用。
其次,这也是一种虚荣心理,朱元璋布衣出身,但是在封建王朝那个大背景下,皇帝想要统治四海,压制别人反抗的念头,就必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天之子(天子)就是最常用的手段,堂堂天子如果名字和普通百姓一样,那怎么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性呢?
汉字的五行是怎样界定的
界定一个汉字的五行:
一、数字五行界定法
目前比较流行“五格数理”起名法(五格计数姓名学),这一方法是日本的熊崎健翁先生在上世纪初创立的,也就是说姓名学中的数理用五行属于东洋传来的。
二、部首偏旁五行界定法
汉字中带木旁草头的字属木,带金旁、玉旁的字属金,带火带日的字属火,带土带山的字属土。
三、音韵五行界定法
就是根据汉字读音划分的音韵五行。
四、字意结合部首偏旁五行界定法
比如“李”字,有的电脑软件测得五行是金,有的软件测得却是木,有的软件测得却是水。
五、字意五行有强弱之分
字意五行有强弱之分,如:江,河、湖、海、洋这几个字的主五行都为水,但是有强弱之分、大小之分。这点大家要弄清楚了,不要听说八字缺水就一味的补水,还要看水的大小,你的命局适不适合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