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

本文目录

心的唯一介绍


王唯一,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 ,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七年(1029)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用于教学和考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1


中国针灸的来历是怎么来的呢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已经很早了。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医,最著名的是扁鹊。有许多古代文物记录了针灸医术的发展进程。针灸学的发展必然导致针灸工具的改进。在金属针出现以前,针灸是用石或骨做的。目前见到的最早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是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9根金银针。针灸工具的改进还表现在针型增多和定型上。《黄帝内经》多次提到“九针”,并对其形制和主要用途有详细说明。“九针”分长针、大针、毫针、圆针、锋针等类型。“九针”的名称和形制,后来虽有些变化,但一直被沿用了两千余年。
针灸学发展到汉晋,逐渐完备。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一些总结性的针灸著作也出现,其中西晋人皇甫谧撰写的《甲乙经》是一部重要的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针灸著作。该书对针灸治疗及穴位都记载详细而有条理。
唐代开始太医院中设针灸科,有针博士、针助教进行针灸教学。宋代是针灸学大发展时期,不断发现新的穴位。1026年,翰林医官院医官王唯一科学地总结了古代针灸学成就,整理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并铸造了两个人体铜模型,全身有穴孔。按针灸学的传统观点,《黄帝内经》不载的穴位叫“奇穴”,《图经》不载的穴位叫“别穴”,合称“往外奇穴”。铜人穴位是当时的范本,铜人则被用来指导医官院针灸科学生学习和考试。明代铜人有666个针灸点。
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元、明、清三代都整理和编纂了一些针灸学专著。这无疑对针灸学的总结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推动针灸发展的主要是针灸医疗实践活动。
解放后,发现的新穴位已在100个以上,此外还有耳针、手针穴位等,丰富了针灸医疗的内容。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2

针灸铜人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宝贝


这个针灸铜人是北宋时期的王唯一所做,王唯一是著名的针灸学家,并且他做出来的针灸铜人身上的穴位特别准确,而且每一个穴位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还为此写了一本书。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3


王维一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小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非寻常药石可救,但是却被一个会针灸的大夫治好了,从此他就特别感谢这个大夫,并且因此爱上了针灸这个行业。


他非常认真的学习针灸,并且把这件事情当成了自己唯一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夜以继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错误,毕竟代代相传,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医学是一个严谨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改正的话,可能会在日后伤及无辜病人。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4


所以他就决定把他研究的东西都写下来,并且把之前有误的地方都修正了过来,并且还为此专门写了一本针灸图谱,用来治病救人,针灸图谱上详细介绍了每一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和作用,治什么病针灸什么穴位,都写的很清楚。


之后他又觉得应该更立体的呈现出来,所以上报了皇帝,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做了一个针灸铜人,一共有两个,做的非常细心,穴位很准确。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5


王唯一耗费了一生的心血做了这两个针灸铜人,治病效果很显著,还经常为皇帝治病,所以皇帝特别喜欢这个针灸铜人,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自然是会把针灸铜人当做宝,代代相传,毕竟他已经知道了这个铜人的厉害。


“针灸铜人”的问世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医学史上,特别是针灸史上,医学家王惟一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主持制造了闻名于世界的针灸铜人,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部划时代的针灸学巨著,又将《图经》刻于石上,昭示大众。可以说王惟一为中国针灸医学奉献出了稀世珍品。


王惟一(987—1067),名惟德,是北宋著名医家,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他曾任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并在太医局教授医学,精于针灸,《宋史·艺文志》中载有王氏《明堂经》3卷,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此书没有流传于世。王惟一把毕生的经历都放在了针灸学方面的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上,尤其对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很有研究。他把很多不统一的有关针灸学著作,加以去伪存真的整理。


宋代以前,医生主要按照唐代《黄帝明巨经》指定的人体经穴进行针灸治病。然而《黄帝明堂经》因唐朝末年的战乱遗失,致使后来的针灸取穴失去了标准。为给针灸经穴重新制定国家标准,宋天圣四年(1023),宋仁宗诏令国家医学最高机构医官院编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医官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医官的王惟一。王惟一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的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作为法定教本在全国颁布。(《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为便于保存,又将它分别刻在五块石碑上。宋仁宗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于是再次诏命根据《新铸铜人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


王惟一也是针灸铜人设计的负责人。当时朝廷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进行铸造,于1027年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即后来被人们称颂的“宋天圣针灸铜人”。针灸铜人由青铜铸成,身高和青年男子相仿,面部俊朗,体格健美。头部有头发及发冠;上半身裸露,下身有短裤及腰带;人形为正立,两手平伸,掌心向前。铜人被浇铸为前后两部分,利用特制的插头来拆卸组合。铜人身上总穴位有657个,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凿穿小孔,穴位深约1.2分。铜人体腔内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不仅外壳能够打开,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胸腹腔内的五脏六腑,脏器的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与正常成人的相似,在铜人身体表面刻着人体十四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的穴位名称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进行详细标注。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实用性及强,四肢关节亦可活动。宋天圣针灸铜人不仅可以应用于针灸学,也可应用于解剖学。它不仅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无可挑剔的人体美学艺术,更表现了我国古人精湛的铸造工艺。


据史料记载,宋代每年都会在医官院进行针灸医学会试,会试时将水银注入针灸铜人体内,再将其体表涂上黄蜡完全遮盖经脉穴位。而应试者完全看不见水银注入的痕迹,只能凭借经验下针,当应试者一旦准确扎中穴位,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医学史书曾把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之为“针入而汞出”。


“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它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其成功的铸造,为针灸教学提供了盲观形象的模具,使教学更为标准化、形象化、直观化,在当时来说对于指导太医院里学习针灸经络穴位的学生非常实用。


可以说“宋天圣针灸铜人”是稀世珍宝,但是它的奇妙和奇特却似乎注定了它坎坷的命运和沧桑的经历。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大肆掠夺奇珍异宝。从此,两具“宋天圣针灸铜人”失去踪迹,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那么,“宋天圣针灸铜人”到底流落在何方呢?


后世对宋铸铜人丢失的去向说法不一。目前一种普遍的说法是:金军入侵汴京后,“宋天圣针灸铜人”中的一具可能被金军掠走,另一具则可能流入襄阳府。


史料曾记载: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继位,史称南宋。赵构登基后不久,襄阳府将“宋天圣针灸铜人”送归南宋朝廷。在公元1232年,元朝军队进攻汴京——金国的都。


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很珍视“宋天圣针灸铜人”,铜人经历了风风雨雨辗转于历代,最后经修补于至元年间移置北京,直到明末在战乱之中湮灭。明代英宗正统八年(1443)。历经几百年的铜像因年久失修,穴位和经络已经昏暗难辨,模糊不清,英宗随即下令重铸铜人模型,以代替宋铜人。人们称之为“明正统针灸铜人”。“明正统针灸铜人”与“宋天圣针灸铜人”几乎相同。然而,其针灸铜人的厄运并未结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太医院遭到洗劫。被俄国占作使馆区。据说“明正统针灸铜人”很可能就在这时被掠走。后来,我国中医针灸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发现了“明正统针灸铜人”,当我国中医针灸研究院通过外,交途径向俄罗斯方面索回“明正统针灸铜人”时,遭到婉言拒绝。至此,这一座“宋天圣针灸铜人”也下落不明。


铜人和图经,在当时的医疗教学和医官考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统一和发展我国针灸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图经》、石碑、铜人的问世,可以看出,王惟一的主要学术思想是使经穴理论规范化。那么,作为官书问世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系统地总结了宋代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并且推动了宋代以及后世针灸学的发展。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两具铜人作为最早的人体模型和针灸直观教具,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也为历来针灸学家所推崇,即使在今天,针灸铜人依然具有很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图6

以上就是关于王唯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心的唯一介绍的全部内容,以及王唯一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1)
上一篇 2022年12月09日 17:15
下一篇 2022年12月09日 1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