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

本文目录

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


供佛供品怎么处理

供佛供品怎么处理,我们会在家里或者是寺庙或者其他地方拜佛祖的,拜完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供品该怎么处理呢,这个问题疑惑着不少人,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供佛供品怎么处理的相关资料。

供佛供品怎么处理1

问: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等供应如何处理?

答:有一个简单的规矩,自古以来传下来的,我们不能不知道。供养佛菩萨的,撤供以后都可以用,没有忌讳。供养鬼神的,布施鬼神的,这些供品撤下来,比如三时系念,作三时系念的这些人,不管是法师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后,你再作就不灵了。但是没有参加做的,或者是跟着一般随喜的,没有在台上敲法器的——行,可以吃。这是一般规矩,我们要懂。供佛的没有问题,上供,供养佛的,我们都可以吃。供鬼神的,焰口施食、蒙山施食,主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就不灵了。

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相关节录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不敷衍也不铺张。

《古农佛学答问》相关节录

问:奉承佛像,要坐何方向何方,佛前要供何物。

答:弥陀佛像可坐西向东,药师佛像可坐东向西,释迦佛像应坐北向南,若均南向供亦可。佛前供品除香花灯烛常供外,或供水及食物(水果糕饼)均可。

问:菜膳或糕馒等供佛,是否要用箸(敝乡曰筷)。

答:饭食供佛,不必用箸。以佛时抟食,本不用箸也。

问:供养三宝之六种供用十种供,其品目及修治方法,请详细示知。

答:六种供养者,一水,二涂香,三华,四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十种供养者,一华,二香,三璎珞,四末香,五涂香,六烧香,七缯盖幢幡,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出法义经)至修治方法,密宗有定轨,显教无定法,但取鲜洁丰美而已。

问:每见佛门设供,排列水果五种,蔬菜六种,名为五果六斋,是否有所表法。又如筵席糕饼等,可为供品否。

答:现在佛门设供多少,但依习惯,并无规定。五果六斋,不过取谐声名词说之。如必欲说表法,则配五眼六通之果德,五明六度之因行均可耳。筵席糕饼均可供也。

问:佛堂供有佛像多尊,其供水要否每尊一杯,或只供一杯即可。水用生水或开水,是否每日要换。其已供之水,换时应如何处置,可随便倒去否。

答:供一杯可矣。因取其洁,则以开水为宜。应晨供暮撤,撤时倾于阶侧,祝施饿鬼食。或倾于河,施鱼类食均可。供时宜诵甘露咒,及供养咒。

供佛供品怎么处理2

在藏地,供品已经供给佛了,自己就不能用了,一定要送到清净的地方。在汉地一般都把供品给吃了。其实分析一下各有道理。

藏地人认为供品既然已经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就不能再拿回来;其实供养一方面是积累我们福德资粮,一方面为去除我们的吝啬心,既然供养了东西不是属于你了, 是属于佛菩萨了!犹如乔美仁波切说:“供养佛菩萨的食品,供者不能自己取食,而应倒在洁净的高处。如果有鸟类啄食,那是可以的,因为鸟类属空行种性。”

而汉地人认为,供品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加持品,里面有加持力。犹如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供品在供养三宝之后,只要观想三宝赐予我悉地,自己也可以享用供品。

这两个行为都是发自恭敬心,所以都是恭敬的行为,都是如理如法的,一切在于发心。反之,如果你供养佛菩萨了,但因心存吝啬,自己又拿来吃,这样的发心就是不恭敬的,你吃供品的行为有罪过。如果你把供品送到清净的地方,自己不吃,但还是觉得很可惜,这样的发心也是不恭敬的,你不吃供品的行为也有罪过。

以今后大家可以享用供过佛的供品。至于乔美仁波切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某些特殊修法的角度来理解。对汉地的佛 教徒来讲,这样对处理供完佛的供品也比较方便。因为汉地不像藏地,藏地到处是清净的山坡和草地,很容易找到倾倒陈旧供品的地方,而汉地的城市里很难找到一 处干净的空地,如果把供完佛的供品吃掉,这样处理就比较方便。

在享用供品上有一点特别要注意:以前情况只限于有时在汉地寺院见到许多人将自己买的水果等食品供在佛像前,一会儿就拿下来带回去,这会犯盗戒,对境比较严 厉。在寺院既然供养了,就是十方所有,个人无权私自处置分配,除非就是供佛后已经撤换下来的后,由寺院里的师父统一布施给你吃,你可以收下,这是三宝的慈 悲护念。

另:供过三恶道众生的食物(如蒙山施食等法会)最好不要吃,全部布施出去,你给给鬼神,施了鬼神,或者供的那个祖先,或者供了什么的,那个不能再吃了。

下面就此简单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积累巨大功德的供养事项:

佛龛上的供养 --最佳累积功德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首先礼佛三遍,然后就供香、供水,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就只能念云供咒进行意幻供养。

思惟:为利益一切众生,我将做此供养,以达到觉悟的境地。无始以来,所有众生都曾经是我的母亲,都曾经仁慈地对待我。接着念:「嗡啊吽」三遍后献上供品。

当你注视佛龛上的佛像及圣像时,视他们为十方一切上师及佛法僧,以此种认知供养他们,并思惟他们接受这供养后产生极大的喜乐。再思惟自己正供养十方一切 佛、菩萨、罗汉、僧团。接着供养十方一切佛像及本尊像,其代表佛的圣身,然后供养十方一切法典,其代表佛的圣口,供养十方一切舍利塔,其代表佛的圣心,供 养包括西藏及印度的所有圣物,以及全世界每个家中所有的圣物。

这是最佳的累积供德法。藉由此法不但可以供养一切圣物,不须出门、也不须花一毛钱到圣地去。思惟一切佛像、佛陀、菩萨等皆是上师的化身,藉此可累积最大的功德。

供养毕,愿一切有情众生得到我所累积的快乐和功德,愿一切有情众生的苦皆由我替代,接着回向功德。

在作真实供养时,我们应当供养四种供物,即我执的三种事物和五供等特殊供品,我执的三种事物即自己所珍爱的身体,饮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特殊供品包括供水、净足水、鲜花、熏香、涂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等,这些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作供养。这些特殊的供品各有不同的缘起,来果禅 师说:“供香则身口不臭,供花则相貌端严,供灯则心眼光彻,供水则恶病全消……”这些供养也可与六度相对应,日本的道范法师在《行法肝叶钞》中说,水代表 布施波罗蜜多,涂香代表持戒波罗蜜多,花代表安忍波罗蜜多,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多,饮食代表禅定波罗蜜多,灯代表般若波罗蜜多。

真实供养是供养自己真实拥有的供品。关于真实供养,有“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的说法,意思是在供养三宝时,必须具足两种清净:意乐清净和供物清净。

一、意乐要清净。如果发心不清净,这样的供养是不如法的。以前有些地方有这种 情况:一些小偷也会到寺院去供灯,但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偷到东西。我们应远离这样的不善发心,乃至供养一元钱、一盏灯、一支香以上,都要以 善良的发心印持。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如果能以清净的意乐供养三宝,得到的回馈将是更为清净的身心。有些人本来心情很烦躁,但是到寺院后,在佛像前虔诚地 供上一支香,然后专注地合掌顶礼,渐渐地身心变得非常宁静,令人见而生信,这就是三宝的加持。

二、供物要清净。既不能供养污秽的饮食、陈旧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养通过盗窃、掠夺或 者以谄诳手段得来的邪物。如果以不清净的物品供养三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供物应当是洁净优质的.,连自己都不愿意享用的低劣物品就不要拿来供养三 宝,有些人把不能食用的陈腐酥油用来供灯,这种做法就是不合理的。供品的来源也要清净,有些小偷为了以后偷东西顺利,用偷来的钱财做功德,这种赃物也是不 清净的供物。

我们应当供养以往昔福德所感而无勤现前,以及通过辛勤劳作获得的清净财物。

身边处处有佛台只要你不忘记每天吃饭,就不会忘记作供:

当习惯于供养后,那么身边那里都是供养三宝对境。供养饮食的时候,不应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质的。连你自己也不会受用的劣质饮食品,当然不宜作为供佛之用 途。虽然诸佛并不会真的受用这些供品,但为了吉祥缘起及积集功德,你仍须供上合适的供品,否则就宁可不作供。忘了供养并无问题。诸佛不同于凡俗的众生,你 毋须担心他们会生气或报复,他们也不会因你忘记供养而要捱饿。供养只为了自己之积聚功德,并不是圣众有此需要。

你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应该供养给上师三宝,不能有贪心。听见好听的音乐、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不能有贪心,应该在心里供养给上师三宝。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都可以先供养再享用,这都是修行的方法。不过修持之要诀在于恒久不辍,每天的修持及供养等最好不要中断,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过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买菜购物,只要把买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素食)。这样的话,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记每天吃饭,就不会忘记作供。

就是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看的人,可以马上想:“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无论看见任何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要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其实,除了我们眼睛看见的以外,还有无形的三宝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供养了三宝,就算财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积累许许多多功德。此外,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

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供养三宝又是在念修归依!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供养后不要忘了回向发愿,平时无论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先供养三宝,然后回向众生。比如在放生中,就有专门供养三宝的偈颂,有些人看后觉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还供养三宝干嘛?没有必要。”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将善根先供养三宝,后回向众生,如此既有供养的功德,也有布施的功德。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耽著,但实际上,这种耽著可令我们积累很大的菩提资粮。佛陀在世时,许多弟子都具有不共的功德,这些功德都是他们往昔供养三宝后,作了回向发愿才成熟的。因此,今后大家作完供养后,应立即以清净意乐来回向发愿,这样一定会如愿成熟果报。


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图1

不善的念头出现怎么办


不善的观点和念头,都是邪见。《佛藏经》有云:“十不善中邪见罪重。”就是说,十恶业中邪见的过失、罪障最大。《佛本行集经》亦云:“以邪见故。邪见因缘。命终舍身。堕于饿鬼。受饿鬼苦。”邪见者即使恶趣果报受尽,就算能够获得人身,也会转为邪见者,十分可怜。《华严经》云:“(邪见者)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也就是邪见者由于往昔生邪见的果报,相续中始终存在邪见的习气和业障,再得人身,仍然产生各种邪见。
广义地讲,凡夫所有的执著妄想,对于因果、轮回、上师三宝及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等方面不清楚和不正确的认识、判断,以及种种不善之念,都非正见。《十地经论》中讲到了九种邪见:“一、蔽意邪见,是指被痴暗遮障而产生的邪见。二、骄慢邪见,就是骄傲自大。三、爱念邪见,是指贪欲执著而产生的邪见。四、谄曲心邪见,指谄诳歪曲。五、嫉妒行邪见,指的是因嫉妒心而产生的邪见。六、集业邪见,受相续中积累的恶业影响所产生的邪见。七、吹心炽燃邪见,是指因烦恼嗔恨产生的邪见。八、起业邪见,业力现前产生邪见。九、心意识种子邪见,这是指凡夫行持善法因相续有漏而产生邪见。”

释迦牟尼佛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开示了十种导致邪见果报的原因:“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恶法。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五者恡法不说。六者亲近邪智。七者远离正智。八者赞叹邪见。九者弃舍正见。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由此可见,邪见主要源于无始以来积累的五毒恶习,如果相续中习气较少,业障较轻,必然不会产生过多、严重的邪见。《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说的就是,善根功德浅薄的人,很容易产生诸多邪见。现今的邪见表现在多个方面。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人来讲,首先就要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相信三宝;真正的修行者,还要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明了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真正的佛子必须达到这七个方面的要求。

现实是,刚开始学佛、修行的人都从相信因果、轮回,生起对三宝的信心开始入手,通过行持善法,得到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逐渐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相信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是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学佛修行多年的人,反而往往自认成就甚高,目空一切,不畏因果、轮回、戒律,把上师三宝远远舍弃。很多人本来自己没有任何成就,却自认为修证很高,对佛陀甚深开示断章取义,歪曲了佛法真谛,高谈阔论,随意宣扬。即使心里是想着利益众生,但是实际上不但自己和他人都得不到利益,反而会轻易断送了彼此慧命。现在这样的人比较普遍。

有的人表面上能讲经,看起来带领他人都是行持善法,让人觉得他的行为都遵守了戒律,说出的话很有道理,让人听了心里就非常高兴。但是一旦遇到触动相续中习气、业障的问题,就会随自己的业力流转,为了世间名闻利养,不择手段,甚至刻意歪曲佛法、诽谤大德,最终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人往往能说会道,善于伪装,在特定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也最容易让很多跟随他的人都陷入迷乱深渊。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被发现,修行者也逐渐提高警惕。

有些人就是为了今生的世间福报学佛修行,行持善法。然而,由于业力的缘故而遭受病痛、失败,就有诸多烦恼、违缘,对因果、轮回、上师三宝及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产生了怀疑,甚至是责怪、怨恨。实际上,烦恼、违缘的出现正是往昔的习气、恶业显现,如果真的是广行善法,那么通过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对治、忏悔得以清净、遣除。如果无始以来累积在相续中的习气和业障的果报成熟,必将堕入恶趣。正所谓有求必应,上师三宝对所有众生的加持都是平等圆满的,绝不欺骗任何一有情,得到加持的大小在于自己信心的大小。所以,自己积聚的资粮,未来必然能得到相应的果报。这种邪见应该是刚接触佛法的人很容易犯下的过失。

还有的人沉迷于一些世间的气功、法术、神通等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的外道之术,并视作正法,打着利益他人的旗号到处传播。

上述几种邪见,释迦牟尼佛在《佛藏经》中早就有了形象的描述:“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当来比丘好读外经。当说法时庄校文辞令众欢乐。恶魔尔时助惑众人障碍善法。若有贪着音声语言巧饰文辞。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魔皆迷惑令心安隐。若有比丘修佛法者令生疑惑。咸使众人不复供养。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便使令求外道经法。先自看者赞言善好。是诸人等。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看诸外书。……以世利故失大智慧。而堕深坑阿鼻地狱。复次舍利弗。不净说法者。不知如来随宜意趣。自不善解而为人说。是人现世得五过失。余人不知。唯得天眼比丘。及诸天所知。何等为五。一说法时心怀怖畏恐人难我。二内怀忧怖而外为他说。三是凡夫无有真智。四所说不净但有言辞。五言无次第处处抄撮。”想到佛陀不可思议的恩德、正遍知的智慧、圆满的让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愿力,以及当前佛法的态势和众生的烦恼痛苦,在轮回苦海中苦苦挣扎,越陷越深,不禁悲从中来。

就前述几种心里有了完全错误知见的现象来说,这些邪见的产生多半归结于没有依止善知识,导致闻思修都步入歧途,对世间的执著贪念依然顽固,相续中五毒尚且炽盛。《智度论》中云:“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佛陀也说过:“譬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之人亦复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不如不执,少行慧施,无执易化,有执难度,非直自坏,亦损他人。”龙树菩萨说:“若欲趋善趣,当修习正见,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也就是说即使邪见者表面上看似乎身口戒律清净,但是因为邪见的缘故,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非但不能积累解脱成就的功德,相反成为了轮回之因。善知识要想度化邪见深重者,十分不容易。这样的人的一切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善根慧命都是致命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行善法是自利利他的大好事,在实际行持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不好的观点和念头。

世尊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同样也开示:“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法。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远离恶知识,亦能远离诸邪见。”《因缘品》说:“若将纯净吉祥草,系于腐烂之鱼上,彼草亦会变腐烂,依止恶友亦复然。若人将紫梗树叶,置于汉香香囊中,树叶亦发出香气,依止善友亦复然。”要避免上面所说的各种邪见的产生,真正的学佛修行者,都应该知道轮回是无比的痛苦,因果丝毫不虚,首先要有出离心,远离世间八法,都要真诚地依止真正的善知识,老老实实修行,离开纷乱的世间漩涡,不去打其它妄想。现在对于很多学佛修行的人来说,没有能力分辨正邪,毫无办法地随业力牵引,任由浮尘。所以,唯有依止真正的大德、善知识,才能够解脱、成就。

修行者依止了善知识,特别是密法修行者依止了具格上师,三门清净作供养,就不能有任何邪见,更不能产生针对上师的邪见。具格上师对众生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同样,如果弟子对上师产生邪见,果报也就格外可怕,而且会很快成熟。所有经典和大德都有开示:“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密法之具格上师,成就与佛陀无二,加持力不可思议。”《自生自显续》中说:“把上师看作普通人有非常大的过失,认为上师有贪心、嗔心,上师的智慧不足,上师不通达世间法等,这样的分别念罪过特别大,很难忏悔清净。”印度拿若巴依止得洛巴,受命从高楼跳下,几乎摔死,毫无怀疑上师的成就,信心不退。并且受苦役二十四次,十来次差点死亡,从无怨言。后来得洛巴用鞋底拍他的面门,刹那间证悟空性。玛巴洛渣对待弟子弥拉日巴尊者,先让他修建房屋,以各种理由建了拆,拆了建,总共七次,身上磨穿三个孔,才传法。释尊就说过:“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也就是,圣者的心量只有圣者明白!无论从大德言教还是公案来看,许多人都知道不能从外相及行为去猜测圣者的内心,都极力想让自己升起对善知识清净的信心。

但很不幸的是,目前很难找到对上师三宝有清净信心,不生邪见的弟子。所以,一旦对上师有了不好的念头,就该及时忏悔,对治。不要因为自己的愚痴对上师犯下过失并毫无察觉。比如很多人修习密法,对如何恭敬、承事上师,应该遵守怎么样的戒律都不清楚,很容易因为一个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对凡夫来讲看似很平常的念头而犯下大过。也不能明明知道对上师有了邪见,自己还觉得不要紧。对于普通人所犯的一个小过失,如果是针对圣者,果报就不可想象了。更不能因自己对上师的邪见而主动去造下地狱重罪,自己不但不知道畏惧,并且还洋洋自得。比如有的人因为私心、贪执产生了邪见,故意去做让上师、大德不高兴,甚至是障碍弘法利生事业的事情。这样的人是最可怜的,如果一旦果报成熟,在地狱中将是无有出期。

有的人尽管依止了真正的善知识,对善知识却不恭敬,也没有信心,不能按言教修行,结果相续中没有积累解脱成就的功德,就认为依止的上师不是大成就者,或者上师没有加持他,于是舍弃上师。当然,为了解脱成就,弟子必须首先观察上师,寻找真正具格的善知识。对于招摇撞骗者,是要远离。但是,如果依止的上师是大成就者,得到这样的上师的甚深法要、加持灌顶,一旦生起邪见,舍弃,罪过最大。有的人从外在言行盲目地判别善知识,或者出于自己的贪嗔痴的缘故,曲解了修行“寂静处”的含义,自以为找偏僻的地方持戒苦行才是好修行。其实,最好的修行圣地,莫过于善知识身旁。善知识的一切言行,无非都是为了加持救度众生。《中观四百论》有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也就是说,持戒可以转生善趣,正见可以获得解脱。其实,如果一个人有了邪见而没有忏悔掉,即便他在无数劫表面上看来受持清净身口戒律,最终果报成熟,依然只有随业力堕入恶趣。有的人把佛法看成是世间法,把善知识等同于世间凡夫,以世间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善知识,猜测善知识的喜怒哀乐。以致于总想采取各种手段掩饰自己的习气业障,承事上师就是为了在外表显得恭敬上师,博得上师的欢喜,表扬,以此炫耀自己,得到上师的特殊优待,最后反倒助长、滋生习气。有的人因为相续中习气业障较重的原因,对善知识会不由自主产生邪见,带着严重的贪嗔痴在行持善法,由于上师三宝的加持,一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业障,内心怖畏,另一方面却因为善根功德不足,在对治的过程中,随业力牵引,很容易选择错误的方式方法,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造下更大的罪障。总之,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对上师三宝的邪见可谓五花八门。

有位修行人,虽然依止了具格上师,对上师三宝也有信心,但是常常莫名其妙对上师及其他大德产生邪见。他跟一般修行人在一起的时候内心还比较平静,但是一旦见到大成就者,马上就会无端生起各种不好的想法。他也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对这样的后果十分畏惧。自己也在找办法对治,但是越对治,念头却一个比一个恶毒。经过多次祈请,佛母开示其前世姻缘:“这位修行人往昔在做王爷的时候,对三宝存在邪见,采取了打压手段。对大德极不恭敬,造下恶业。由于位高权重,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后来精进修行,但是业障始终没有忏悔清净。所以,这世对待大德依然产生邪见,忏悔、修行的过程十分痛苦。”

须达长者家的老仆为人悭吝,对长者供养三宝这件事很不高兴。佛陀为了度化这个老仆,来到她面前。老仆不想见佛,就用扇子遮住脸,可是扇子却像镜子一样透明。她又用手盖住脸,十个指头又全化成佛陀的形象。她闭眼不看,但心眼打开,见到虚空中遍满诸佛。见此情景,许多女子心中原来的邪见顿时被摧毁无余。老仆仍未生起信心,跑回家对须达长者说:“我今天遇上大恶对,见到瞿昙显现幻化,身形就像金山,双眼比青莲还要大,放胜大光明。”说完便钻入木笼之中,用许多皮革覆盖木笼,并用白布缠裹头部,躲卧在黑暗处不出来。佛陀看出老仆与自己无缘,与罗睺罗有大因缘,便派罗睺罗去度化她。罗睺罗幻化成转轮王的形相,很快就度化了老仆,令她受三皈五戒,后来她在佛前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佛说老仆的前世因缘:“往昔,宝盖灯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见王子,出家学道,依仗出身,常怀骄慢。和尚说甚深大空义,他听后反生邪见。和尚灭度后,快见诽谤说:‘大和尚无智慧,只知赞说空义,愿我后世不乐见他。’又说:‘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辩才,愿他世世为我善知识。’说完后,徒众都行持邪见,虽然持守禁戒,但因谤般若、执持邪说,命终后堕入阿鼻地狱,八十亿劫受苦无量。罪毕出狱,生为贫贱之人,五百身中聋痴瞎眼,一千二百身常为人仆。当时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罗睺罗,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众即今见佛的邪见女。”从这个公案可见,如果一个人持有邪见,善知识度化十分不易。

边地给热国王的两个儿子“战哦、炯几”,都是邪见者。后来国王将他俩委付胜光王抚养。他们舍弃了邪见,于佛前出家,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开示他们的前世姻缘:“他俩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两位出家人,因为前往某边地,无有教言却擅自大胆修行,本来没证悟却自以为证悟了,从而生起骄慢心。而在临终时未获得任何功德还心生邪见,口口声声说:‘迦叶佛教法不真实,因果不存在,我们俩未能解脱,同样其他人也绝不会有解脱。’”他们于是多生累劫中堕入恶趣,并在许多世中生于边地,在此之前连三宝之声也未曾听过。业力所感,同时转生于边地成为邪见者,舍弃邪见,在释迦佛教法中证得阿罗汉果。

简而言之,对于依止了具格上师的修行者,现在对上师、善知识产生邪见最主要还是自己往昔持有邪见,造了恶业。一旦果报成熟,痛苦无法承受。现在得到了暇满难得人身,一定不能让时间空过,无论如何都要采取办法对治,千万不可随业力流转。

《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世间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就是说表面上行持善法,但是内心没有菩提心,充斥各种邪见,也不是正法,有了菩提心,就能将一切习气业障摧毁,最终解脱成就。正如开篇所说,《妙法莲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善根功德浅薄的人最容易产生邪见。释迦牟尼佛说修行是“福慧两足尊”;龙树菩萨云:“福慧二资粮具足,则成化、报二身,再通达空性,则证法身矣!”福德资粮圆满,化身成就,相续中恶业忏悔清净;智慧资粮圆满,报身成就,无始以来习气都已清净。如果成就了化、报二身,业障清净,五智圆满,绝对不会产生邪见。只有圆满化、报二身成就,得到善知识加持,刹那间可以证悟本基实相,成就法身,远离戏论。说到底,对上师生邪见的根本原因无非还是自己的习气和业障,清净习气和业障,唯有依靠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别无他法。获得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加持的大小,就看自己的信心。所以,摧毁邪见,就要想尽各种办法生起对上师三宝真实的信心,得到最殊胜的加持。究竟成就之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功德、智慧、让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愿力都是圆满的,对待一切平等。无论是发菩提心,还是积聚福德资粮,都是为了生起对上师三宝真正的信心,与上师三宝相应,祈祷求加持。菩提心和福德资粮,都是为了生起信心,得到加持的殊胜缘起。另外,信心真实者,刹那间可以将邪见转化为道用。信心特别超胜者,可以运用上师甚深窍诀,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守持身语意三门清净戒律。

那么,首先对治邪见的一个办法就是忏悔、发愿、发菩提心、积聚资粮。要知道,都是因为往昔对三宝不恭敬,造了诸多恶业,现在才对善知识产生种种邪见,一切都是自己的习气和业障,要有惭愧心,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感恩三宝,为自己种下善根,如今成熟,能够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具格上师成就与佛无二无别,是真实的佛陀,能够值遇真正的善知识,有了忏悔罪业的机会,可以看到解脱、成就的希望。这样,看到自己的过患,思维上师三宝恩德,再遍观轮回的痛苦,看到末法时代所有众生父母业力越来越重,必定都是越来越痛苦,当下就发坚定的誓愿,愿自己生生世世都恭敬上师三宝,以对上师三宝清净的信心去修行,不起丝毫的邪见,对所有众生父母具足真实的大悲菩提心,为了所有众生解脱成就而修行,让所有众生父母因为对善知识产生邪见而遭受的痛苦果报乃至于遭受的其它一切痛苦,都降临到自己身上,心甘情愿替所有众生父母承受,以此报答上师三宝以及所有众生父母的恩德。祈请上师三宝猛厉加持。平时,就要以这样的发愿摄持自己的行为,虔诚依止善知识,依善知识的言教修行,广行荟供、灯供、放生、烟供、施食等等善法,积聚福德资粮。这样忏悔、发愿、积聚福德资粮,祈祷上师三宝,依靠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逐渐清净习气、业障,最终可以彻底忏悔,并于未来不再出现对上师三宝的邪见,终究会解脱、成就。

比如,有时候上师和某位师兄多说几句话,或者赞叹,或者赐予物件,顿时觉得上师偏爱,心里就不高兴了,习气业障深重的人可能就埋怨上师,甚至诽谤上师,舍弃上师。这样的念头一旦发生,马上要意识到自己对上师产生邪见了,忏悔自己往昔对三宝不生信心,是一个如此恶劣的凡夫,自己一旦堕入恶趣,受到的将是无有穷尽的痛苦,轮回就是这么可怕,如果没有佛法,没有善知识,永无出期,是上师三宝加持,现在才得以学佛修行,有了解脱的可能。所有的众生父母都为了自己而造了诸多恶业,受无法承受的痛苦。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让自己一切生世中都不要再产生哪怕再微小的邪见,以绝对真实的信心依止善知识,修行成就利益众生,为众生承担一切痛苦,愿一切众生早日具足善根功德,解脱成就。以这样的誓愿,广行善法,积聚资粮。对治邪见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邪见有时猛烈有时稍缓和,但是只要坚持,上师三宝大悲智慧妙用的加持绝对可以将之彻底清净。

如果对上师三宝特别虔诚,具有比较真实的信心,一旦觉察到邪见产生,马上可以因为上师三宝圆满的加持力而将其清净,转化成道用。智悲光尊者说过:“上师恩德太大了,不管是病痛还是快乐,顺缘或者违缘,都该看成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动摇。……心中刹那间生起一个善念,行持任何善法,再者比如炎热的时候得到一线凉风,寒冷的时候有了一丝暖气,均当视为上师的加持。”也就是说,上师的恩德不可思议,无法宣说,任何时候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该看成是上师的加持,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在邪见产生的时候,从内心真正想到是上师三宝的加持。首先,上师三宝自无始以来的加持,为我们种下善根,现在成熟了,得遇暇满难得人身,能够听闻行持无比珍贵的佛法,这样的恩德太大了;而且,上师三宝现在加持,让自己看到轮回的无常与痛苦,让自己明白要精进修行,早日出离;特别是,大恩上师三宝无时无刻不在悲悯加持自己,只有上师三宝的加持救度,自己才能得到究竟的安乐。想到上师三宝这样利益自己,真切感恩,只要能报答上师三宝的恩德,甘愿付出所有。因为真正认识到了上师三宝的恩德,心中充满的都是最虔诚的感恩心,这样的信心是最清净的,得到的加持刹那间将显现的习气和业障摧毁,邪见自然灰飞烟灭。这样,邪见的产生反而成为了得到加持的缘起,真正转化成了道用。

比如,上师有时候会根本不管对错,就是不给某位师兄好脸色,甚至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师兄做得特别好,上师还是要批评,自己可能就十分不理解,认为上师分不清对错,还是有凡夫的习气,不像一个大成就者那么慈悲,这样的认识同样是大邪见。具格上师就是真实的佛陀,加持救度众生有诸多善巧方便,凡夫永远不会明白圣者对待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大悲菩提心。这样的念头一出现,马上想到是上师的加持,从心底感念上师三宝的恩德。以虔诚的心为基础,在真心思维感恩上师三宝的时候,心量自然打开,一切不善的念头都因上师三宝的摄持而清净,得到的加持如同虚空般无边无际。这样对治,是修行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修习大圆满,可以刹那间将分别念融入清净法界。

但是,现在表面上传授大圆满的人很多,认为自己懂了大圆满的人也多,实际能够真正修习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些传大圆满的人只是看了大圆满的书籍,就以为懂了,于是给别人讲解道理;有的人就算有传承,但是如果自己修证不够,传了别人,别人也是没办法修习的。在听闻大圆满讲解以后,很多人认为得到了甚深法门,于是自己精进修行,多半就把上师三宝都放到了一边,后来就觉得修证不错了,继而可能出现傲慢心,甚至还会产生断灭见,认为身语意一切所做都无所谓,故而胆大妄为,完全不管自己的行为、说话、念头,鄙视踏踏实实行持善法,集资忏孽的修行人。这样,不但没有修习大圆满,并且造下许多恶业。归结到底,走入这个误区的原因还是修习大圆满的人对上师的信心不够,而且对窍诀不珍惜,认为大圆满仅仅是一个道理,上师的几句话。

能够修习大圆满,上师和弟子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传大圆满的密法上师,每一个毛孔都有无量无边的坛城,并且归于明空,证到冈波巴大师所说“内之心性无有吾我,空空如也”的境界。这样的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集,一切坛城之主尊,是真正的善知识。对于修行者来说,首先对上师要有极大的信心,另外必须要亲见本性,也就是开悟,当然还要得到上师的窍诀。无论是见性也好,还是修习大圆满也好,都不是文字表面的功夫,所以很难用文字阐述具体的觉受和境界,只有实修到了某个程度,自己才能有体会。如果上师没有成就,根本就不可以传授大圆满,即使传授,弟子也不可能进入大圆满的境界。同样,如果修行者没有见到本性,并且得到上师的窍诀,就算打坐,也不是修大圆满。所以说,真正的“直指心性”,对于上师的成就和弟子的根性要求都高,并非文字道理的传输。换句话说,大圆满同样也是靠上师加持得以成就,要求修行者有超胜的信心。在依止善知识以后,如果自己尚且不具备修习大圆满的条件,就要勇猛精进地修前行、上师瑜伽,上供下施,以虔诚的信心承事上师,以四无量心行持善法,集资忏孽。相续中习气业障清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就会非常真诚,在某个缘起下,依靠上师三宝加持,便可自见本性(在密法中有一种说法——见到本性以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那时候,具证上师传授窍诀,才可以修习大圆满。

说到底,无论怎样去修行,都离不开善知识的加持和修行者真实的信心与足够的资粮。一世敦珠法_王说过:“具证上师加持教授,善缘弟子因缘合时,殊胜悉地轻易成就,此性乃是缘起规律。”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尽早以真实无伪的信心依止具缘善知识修行,圆满资粮,早日成佛!

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图2

佛法当中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意思啊


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都是自性流露的【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若明佛理,随拈一法,皆能穷其究竟,归于平等。是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故不可取着其相,而曰则非也。然为接引众生,启导进步,又不能不假设一浅深次第,以及种种庄严之事。故不可断灭其相,而曰是名也。」「若明佛理,随拈一法,皆能穷其究竟,归于平等。是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这是跟诸位讲真实话,佛法里的确没有浅深次第。你以为有浅有深,那还是你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就有浅有深;离分别执着就万法平等,没有浅深次第。不但次第没有,浅深都没有。为什么?统统归一,归到心性,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怎么不平等?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变现的,都是自性流露的,这是你真的明白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一切法里随拈一法,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这个意思。皆能穷其究竟,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心性,任何一法,你要是仔细去观察、去研求,到最后都归到自性。自性就是平等,所以说归于平等。《无量寿经》在经题上教给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无量寿经》这个经题非常圆满。「佛说」,一般经上的佛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经题上都有佛说,那个佛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为众生都说《无量寿经》,都说《阿弥陀经》,都说《观无量寿佛经》,所以这三经是一切诸佛都说的,其它的经一切诸佛不见得都说,因为佛法要观机,根机不对,佛决定不说的,这三部经一定要说,因为它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跟其它经上的佛说,意思不一样。「大乘」,大是指心量之大,广大无边,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无量寿庄严」是我们所求的。所求的是性德圆满的现前,那是无量,用一个寿做代表,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德能,一切都是无量的。庄严是表现在事相上的美好,美轮美奂,没有一丝毫的缺陷,这是庄严,是所求的。用什么方法求?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用这三个方法求。所以「清净平等觉」,是经题指示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你修清净平等觉,你就得大乘无量寿庄严,你得这个果。经题上是有因有果,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经题是真的圆满,究竟圆满。随拈一法,皆能穷其究竟,都归到法性,都归到究竟平等,佛家说万法平等,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性平等,相还是平等,作用也平等。我们一般人看不出来,一般人顶多可以承认性平等,相不平等。我这个相跟佛相长得不一样,怎么会平等?我们作用也不平等。其实这种不平等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妄想执着里生出来的,妄想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离妄想执着就平等,这妄想执着一离,相就变,变跟佛相一样,世俗间算命看相的常说「相随心转」。佛的相怎么变现出来的?佛心清净,佛的相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把妄想执着丢掉,放下了,心清净,现出那个相就跟佛一模一样,可见得是平等的。从真的方面讲是平等的,从假上面讲是不平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法无浅非深,深亦可浅,直无浅深次第可说;发心学弘经的人,这一句话一定要记住。所以佛法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没有不自在!但是你一定要如教修行才行,你要不如教修行,就是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你就很难为人演说的时候来得这么圆融自在。一定自己要身体力行,要在行持当中证实佛所讲的理论、境界,然后你说出来自自然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故不可取着其相,而曰则非也。」经文上「则非」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教给我们不可以取相,不可以着相。取着,取就是分别,着就是执着,在一切现相当中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着。不但世法里面我们不要去分别执着,佛法里面也不要分别执着,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东西。一落在分别执着里面,你就看不到,真的东西看不到,你所看的是假的。佛教给我们是实话,我们要相信。「然为接引众生,启导进步,又不能不假设一浅深次第,以及种种庄严之事。故不可断灭其相,而曰是名也。」你自己不错,修行着实有得功夫,到达信心清净,平等性现前。法相唯识里面说得好,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是法相宗讲的,修行最重要的原则纲领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必须要知道,有的是因上转,有的是果上转。果上转,我们就不需要理会,证果自然转。要紧的是因上转。因上转的哪两种?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前五识跟阿赖耶是果上转。由此可知,修行,法相宗修行人,他着力的地方就是要转第七识跟转第六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执着,坚固的执着。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一切不分别,心就平等。一切不分别,观察就妙了,看到什么?万法一如,法法平等,妙观察。六、七二识就是妄想执着,六识是妄想,七识是执着。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无住,无住就是离妄想执着。众生境界没转过来的时候,是凡夫,是二乘,是权教菩萨,对于这些人又必须要行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去诱导他,假设一个浅深次第,这个浅深次第是什么?五乘佛法、三乘佛法,这是浅深次第。小乘里面,四果四向;大乘里面五十一个阶级,信、住、行、向,这都是世尊假设的浅深次第。在果证里面有种种庄严,种种庄严是什么?随心所变。你心里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变化,依正都变化。正报是自己身体,身体起变化,相貌会变。人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个相慢慢变,就变成像菩萨一样,别人一看生欢喜心。如果每天嫉妒嗔恨,他相也在变,慢慢就变成阿修罗、罗刹,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随心转。这个正报身在变,环境也在变,环境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一个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这地方没有天灾人祸,居住的环境依报好。新加坡这个地方许多外国人都赞叹,为什么赞叹这地方?这地方的老百姓老实、守法,这是其它地区比不上,新加坡虽然小,可以说是世界上模范城市。这是真的,多少国家到此地来,想学新加坡,这正确的。人人能守法,这个社会安定,社会安定才能够繁荣,老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佛法为我们讲的,比这更深入,佛法让每一个众生,自动自发,改过迁善,断惑证真,这又是世间法所不能比的。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许许多多浅深次第,是假设的,经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显示这个意思。</SPAN>

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图3

道教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
五浊恶世,出自《悲华经》。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娑婆”翻译为“堪忍”,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虽然众苦煎迫,但是人生活在其中,还有能力忍受,因此称为堪忍。
学佛的师兄们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叫做“五浊恶世”,其实就是来形容咱们所在的这个娑婆世界的,同时佛陀还给过一个更形象的譬喻,叫做“三界火宅”。

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图4

以上就是关于谄诳是什么意思,家里供佛供品怎么处理的全部内容,以及诳的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悠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9)
上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13:34
下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13:37

相关推荐